loading...
香港出生,到台湾升学后落地生根,如今在台湾居住的时间已经超过在香港生活的时间。担任传媒工作,长期观察并融入当地社会,是一个应该很有资格被称作台湾通的香港人。
台湾各地的农会相当富有创意,非常懂得替当地农特产包装营销。最近让我大开眼界的是台东的池上农会。
池上除了出产高质量的纯净好米,豆皮等豆制品也非常受欢迎,游客去到当地,几乎一定会品尝豆皮。私人经营的大池豆皮店,只卖豆花、香煎豆包和豆浆三种豆产品和泡菜,生意好到经常卖光。当地农会也从独沽一味贩售米产品,近年积极发展豆皮相关产品,果真大受欢迎,成为新的观光景点。
豆腐苏打饼干、秘制豆干、苹果豆包卷、法式芝麻豆包卷及豆包起司(芝士)卷,把豆包相关商机极大化。
池上农会改装废弃的旧谷仓,搭配绿色植物,打造出采光明亮的挑高空间,取名为“豆之间”,成为时尚文青的展售中心和复合式餐厅。既有特殊的建筑结构,又有别处吃不到的菜式和富有特色的产品可选购,还可以隔着玻璃窗观看手工豆皮生产线,地点离火车站只需徒步3分钟,难怪生意火红。
会场挑高的空间令人特别舒服。
喜爱豆类产品的人,看到菜单会陷入选择障碍。先说我们当天的餐点,缤纷的蔬菜豆包卷,还有够味的皮蛋豆花、椒麻豆花,炸过再卤的秘制豆干,卤汁锁在里面,口感和一般偏软的豆干大不相同。本来想试豆皮泡菜夹堡,把豆皮当作汉堡包夹蕃茄和泡菜,非常适合夏天的清爽口感。甜点则是把豆包做成甜味的串串豆包拼拼盘,搭配米制的香脆小点心,让层次更丰富。
蔬菜清爽,豆包有嚼劲。
第一次吃到的皮蛋豆花,很搭,够味。
另外还有口碑也相当不错的起司豆包卷、苹果豆包卷及法式豆包卷,但豆制品其实很饱腹,我战力有限,又多吃了冰品,只能留待下回品尝。豆浆冰淇淋(雪糕)和豆浆刨冰等等,让有乳糖不耐症的人也能大快朵颐。
吃饱之后,一定都会被宽敞的特产展售空间吸引过去,那里有豆腐饼干、豆腐苏打饼干、有别于台湾盛行的鲜奶馒头的豆浆馒头、日晒豆皮等等。
豆腐苏打饼干有特色,可补充蛋白质。
除了五花八门的豆制品,当然还有同样精彩的米制品,毕竟池上米向来以纯净美味名闻遐迩。台湾人的国民零食可乐果,本来是蚕豆酥,在这里变身为标榜使用池上米的蒜味米谷酥。还有用池上糙米造的杏仁饼、米蛋卷、米葱饼,看得人眼花缭乱,忍不住买来尝鲜。
池上糙米造的杏仁饼,属于疗愈系伴手礼。
讲起豆制品,岂可漏掉平民美食臭豆腐。池上的臭豆腐也是一绝,虽然没有玉里臭豆腐那么有名,个人觉得口味更和。两家名店,我选的不是福原,而是必访景点伯朗大道旁边的博文臭豆腐。这家有超过40年历史的小店,目前已经交给第二代经营。看到这种有人传承的美食,总是特别开心。
环境打理得十分整洁,臭豆腐还能选荤或素。外酥内嫩是名店臭豆腐必须具备的水平,台式泡菜酸甜多汁而且量多,最加分的是辣酱极度够力,吃下去全身冒汗。一问老板,果真是自种朝天椒自制的,新鲜又够力,和臭豆腐真是绝配。
Photo:图片由作者提供
《经济通》所刊的署名及/或不署名文章,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,并不代表《经济通》立场,《经济通》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。